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。为让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真正走进企业、惠及商户,涪江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司法所跳出“摆摊发资料”的传统模式,用“新形式、新场景、新服务”打造民营经济普法“活教材”。
“原来签合同前核查对方经营资质这么重要,这堂‘定制普法课’真是帮我们避开了大风险!”2025年7月17日至18日,在涪江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司法所联合芦溪法庭开展的“法护民企·智享未来”普法宣传活动现场,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刚领到的《民营经济权益保护手册》连连点赞。
场景化普法,把“法庭”搬进企业园区。“假设公司遇到恶意拖欠货款的情况,仅凭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证据吗?”在明兴科技有限公司共享会议室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模拟调解庭”正在进行。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“调解员”,企业员工轮流扮演“当事人”,围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中“权益救济”条款展开沉浸式推演。这种“案例+互动”的场景化教学,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了可感知、可操作的维权指南。活动现场还设置“法律问题诊疗台”,由法官、公职律师组成的“普法医疗队”针对企业融资、用工合同、知识产权等高频问题“一对一问诊”,当场开出9份“法律处方”。
数字化赋能,智能普法变“随身学法帮手”。“麻烦各位添加一下三台司法的公众号和抖音号,上面会有很多普法知识哈!”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公司员工展示着三台县司法局的公众号。该公众号整合了智慧普法、典型案例动画、法律援助咨询入口等功能,企业可根据行业特点精准匹配法律知识。同时,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企业宣传《见事说法》栏目,为企业提供学法渠道。
长效化联动,织密民营经济“法治防护网”。“这次活动不是终点,而是我们‘法企共建’的新起点。”片区司法所所长介绍,活动后将建立三项长效机制:一是组建“普法联络员”队伍,力争年底在每家重点企业培育1名法律明白人;二是开设“每月普法微课堂”,通过企业微信群推送“法律小贴士”;三是建立涉企纠纷“绿色调解”通道,对涉企纠纷优先受理、快速调解,降低企业解纷成本。截至目前,片区司法所已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4件。
民营经济的活力,离不开法治沃土的滋养。涪江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司法所此次创新普法,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一场法治服务的升级:把企业痛点作为工作起点,用创新形式打破普法次元壁,以长效机制护航发展每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