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在基层治理中,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治理模式——“微网实格” ,它不仅打通了为民服务的“最后一米”,更在“微小”之处展现网格化治理的大智慧。
究竟什么是微网实格?
“微网实格”是指通过划小划微、赋能做实基层末端治理单元,重塑基层组织动员体系,以多元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效能的治理方式。
那它是如何运作?又和过去基层治理方式有什么不同呢?
我们在芦溪镇能找到答案。
“喂赖姐,潼绵路南段163号门口雨篦子坏了,需要派人来处理一下。”“要得,我们马上安排人员过来。”
10月17日清晨,芦溪镇商业街的一般网格员赖月娥接到了辖区内微网格人员的“求助”电话,称其在巡查中发现潼绵路南段163号门口处的雨篦子出现损坏问题。
“在接到微网格员的上报讯息后,我们就做了及时处理,联系了辖区专业人员对雨篦子进行修复,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。”芦溪镇商业街社区一般网格员赖月娥说。
而在场镇的另一个街区,一位微网格员在社保审查工作中,凭借其日常对邻里的了解,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服务。
老人的子女赵天林对此感激不尽,他说:“我们的母亲年岁已高,行动不便且眼睛看不见,社区的同志主动上门帮忙办理养老保险,让我们少跑了很多路,实在是太贴心了。”
而这些工作实例,仅仅是 “微网实格” 运作的缩影。
今年以来,为破解基层原有网格管理粗放、效率不高等问题,我县以党建引领,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机制,尝试“微小化”划分网格、“属地化”统筹管理、“精准化”服务群众、“多元化”提供保障,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、精准化水平。
芦溪和西平两个乡镇被选为试点区,其中芦溪镇在商业街社区等6个村(社区)启动了“微网实格”试点,细化网格管理,构建了“总网格——一般网格——微网格”的三级架构。以行政村(社区)为总网格,下设10个一般网格,进一步细分为24个微网格,每个微网格覆盖约70余户,人员配置得到显著增强。
自从有了微网格,社区里的“民生账”也越记越细。芦溪镇商业街社区党委书记、总网格长邓明武表示:“‘微网实格’工作开展以来,我们社区从原有的1名专职网格员增加到现在6名,并新增了20余名微网格员。这不仅极大填补了用人缺口,还使得我们在政策宣传、入户走访、矛盾纠纷化解、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中,能够更细致深入地为辖区居民服务。”
目前,芦溪镇的“微网实格”治理体系已初见成效。共划分了23个总网格、215个一般网格、458个微网格,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。这为三级网格内的“信息畅通”与“协同联动”提供了坚实基础。同时,结合视频监控技术,芦溪镇形成了“人工+智能”的双重隐患发现机制,确保网格问题巡查、报告、反馈、处理的全链条闭环管理。
芦溪镇党委书记姚芝春说:“为破解基层治理‘小马拉大车’突出问题,芦溪镇先行先试,通过选优配强网格员,整合各类资源下沉网格,基本实现了诉求在格上收集、宣教在格上开展、隐患在格上排查、矛盾在格上化解、服务在格上体现、问题在格上解决的预期目标。针对目前一般网格在这套治理体系中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的实际,芦溪镇将进一步加大对一般网格员队伍的培训教育力度,让全镇‘微网实格’治理体系更加完备、运转更加良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