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网格是基层治理的“最小单元”,那么“微网格”便是让这单元顺畅运行的小小细胞。近年来,从网格的便捷服务到微网格的实践探索,三台县潼川镇全方位激活网格“微单元”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,“网”住群众稳稳的幸福。
“铁脚板”办实事
“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屋顶防水层被破坏了!”“现在晾晒衣物也方便了许多!”当潼川镇古城社区微网格员上门回访时,汇龙港小区居民对楼顶的变化赞不绝口。事情还得从潼川镇微网格员们开展日常巡查工作说起。日前,古城社区微网格员来到汇龙港小区5栋顶楼,发现平时整洁的楼顶平台上竟摆放着十多个用于种菜的泡沫箱,俨然是一个“空中菜园”。见此情形,微网格员立即将情况上报给辖区内网格员叶晓蓉。
叶晓蓉立即前往汇龙港5栋楼顶,并让物业联系在楼顶种菜的业主,向他们解释顶楼种菜可能带来如影响顶楼承重、防水等问题,同时也会对居民晾晒衣物造成不便,劝导业主移除蔬菜。
“我们和物业对种菜的业主进行了规劝,帮助搬运蔬菜并清理了种植区域,现在已经全部恢复整洁了。”网格员叶晓蓉说,小区业主们对于整治行动也表示非常满意。
“微平台”解难题
潼川镇草堂社区陈家巷小区总占地近50亩,建有84幢居民楼,居民住户1574户,长期以来环境差、治安问题突出、矛盾纠纷频繁。作为三台县唯一的“城中村”,其“1235”基层治理模式是潼川镇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的缩影。
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把党员、网格员、微网格员、志愿者作为群众工作的“支点”,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;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和群众议事平台等“微平台”;将小区划分为5个号段,由号段长、微网格员及网格员“线上”收集问题意见、自治委员会“线下”走访座谈解决;先后拆除露天垃圾池9处,配置监控30余个,打造200㎡文化小广场,结束小区近20年无活动阵地历史,小区环境越来越优美、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。
“新机制”强服务
从织密“微网格”到搭建“微平台”,从搭建“微平台”到做好“微服务”,看似是一件件举手小事,但却实实在在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大问题。
据统计,潼川镇设置一般网格140个,其中专职网格员124个,兼职网格16个。按照“应划尽划、全面覆盖”原则,对工业园区、学校、商圈等重点单位、重点场所,设置专属网格171个。从管理有效、服务便利出发,以敏捷高效完成网格内任务为原则,以3小时内基本完成入户组织动员的工作量为标准,设置“微网格”666个,形成“村(社区)—网格—微网格(楼道、楼栋)”的精细治理格局。
今年以来,网格员累计发现、上报、办理各类事项46604件,办结率100%,化解矛盾纠纷1768件,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、政策咨询等活动230余场次,帮办代办事项400余件,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解锁基层治理“新”密码。